一般遊客來盧山,大概都是泡泡溫泉就走人了,但盧山溫泉還有一處充滿霧社事件遺跡,含有歷史意義的古戰場步道可以探索,目前兩處關於霧社事件的人文建築大都落莫、荒廢了。此條步道知道的人不多,悠游其間的風景是秀緻的,而且很難想到,這條路上還有許多家溫泉旅館,有別於盧山溫泉區的飯店,這裏的旅途更有特色。整條古道能從不同角度、高處看到整個盧山溫泉的風景,幾乎每家飯店都盡收眼底。走完整個步道大概要三小時,剛好可以從派出所旁或地熱井的起點至溫泉橋的終點遶一大圈。
我是從派出所旁上去的,地熱井也是起點之一。
警光山莊前-女鯨面石像
地熱井,往古戰場起點之ㄧ
往馬赫坡之地熱井、派出所兩起點有個中途交接處
往上再走約20幾分...即可看到山下的溫泉區盡入眼底,
馬赫坡古戰場
莫那魯道紀念館,也就是莫那魯道的廟~感覺有點像墳墓...
石頭下有埋葬了莫那魯道生前穿過的衣服.所以命名為「衣冠塚」
據說這紀念館是溫泉業者因破壞莫那他們的墳墓後.
發生許多無法解釋的病痛及一些不順利才蓋的..
也就是侵犯了紋面民族信仰的..gaya(規範)..
業者蓋廟的目的也就是取得..心安..所建..
旁邊還有幾個原本要做泡湯用挖好的池.因為以上所述荒廢在那裏..
裏面祀奉莫那魯道的牌位,刻寫著 莫那魯道開山先靈 將軍府,
香爐裡插滿香和菸,滿有趣ㄉ
這裏算是古道的終點,也就是馬赫坡古戰場
馬赫坡古戰場紀念場地
馬赫坡古戰場 莫那魯道紀念雕像
馬赫古戰場坡紀念場地上的文字解說牌
上面文字全文:
馬赫坡古戰場馬赫坡古戰場之緣由為聞名中之霧社事件頭目『莫那魯道』的故居地,霧社事件是發生於1930年10月27日在霧社起義之抗日事件,當時,因人力、武器皆無法與日軍抗衡,最後退至馬赫坡故居作最後的抵抗。
馬赫坡最後戰場餐慘狀令人心寒,為守住家園,保護妻兒,族人之抗戰淒慘,日軍以蕃制蕃及空中投毒氣彈之戰術。最後致莫那魯道與其族人戰死或自縊身亡,其慘烈狀志,實在令人敬張,他們的精神也作為原住民後裔效法之典範。
(1)霧社事件產生的背景
一九一五年,日本對台灣原住民的強力鎮壓之後,霧社就成為日本的山地模範部落。當地風景優美,位處台灣中部,交通四通八達,為日本人控制中央山脈地區的重要基地。日本人在霧社設立學校、警察局、郵局、旅館、醫療所、樟腦會社等機構。一九三○年發生霧社事件之前,當地除了原住民之外,還有一百五十七個日本人、一百一十一個漢人,以及一百四十四個採樟腦的工人。
當時住在霧社的泰雅族有十一個社,共有二千一百七十八人。在這十一個社當中,直接參與霧社事件的有波阿倫(Boalun)、荷哥(Hogo)、洛多夫(Lodofu)、馬赫坡(Mahebo)、速庫(Sunku)、塔羅灣(Talowan)等六個社,另外,陶渣(Tautua)和托洛克(Tolokku)兩個社後來成為親日的「味方蕃」,他們會和泰雅族其他的社發生對立,是有原因的。一八九七年,日本的深堀大尉率領一個探險隊進入中央山脈,被托洛克社所殺,日本就利用馬赫坡社來壓制托洛克社,以製造不同部落之間的敵對。巴蘭(Parlan)社則保持中立,霧社事件發生後,曾扮演和平使者勸莫那魯道投降。萬大社和白狗社因為距離較遠而沒有參加。
(2)霧社事件發生的原因
山地資源被日本人掠奪:台灣的原住民沒有土地所有權的觀念,他們採用游耕,打獵時又跟著獵物跑,所以重視的是土地使用權。而日本是個現代體制的國家,認為台灣歸屬日本,人民就要變成日本人,土地也是日本的,土地的資源如果認定不是私人所有,就要成為公有。這樣一來,對原住民生活的空間、經濟的領域就是一種掠奪,日本對山林資源的開發,使原住民的獵場大量減少。
日本殖民政府與部落社會產生嚴重衝突:日本派很多警察駐在山地,警察的權威超越了原來部落的領袖,對原住民部落造成很大的衝擊。
(3)莫那魯道的生平(一八八二~一九三○)
莫那魯道(Mona Rudao)一八八二年出生於霧社馬赫坡泰雅人部落,為馬赫波首領魯道巴伊 ( Rudao Bai )的長子,一九三○年十月二十七日,他領導發動霧社族人起義抗日,爆發震驚島內外的「霧社事件」,他的兩個兒子塔達歐莫那(Tadao Mona)和巴薩歐莫那(Bassao Mona)也參與其事。一九三○年十二月一日,莫那魯道自殺身亡。
(4)霧社事件
泰雅族人在一九三○年十月二十六日晚上商量妥當,將起義日期定在十月二十七日,所以,十月二十七日就成為台灣神社大祭典的日子,泰雅族人利用運動會升旗唱國歌為信號,衝進會場,發動總攻擊,殺死日本人一百三十四人。當時住在霧社的二百多個漢人當中,只有兩個被誤殺。事件發生之後,原住民就切斷對外交通的吊橋以及電話線,搶得日警槍枝彈藥。日本派出大批軍警鎮壓,到十二月八日霧社事件告一段落為止,日本動員軍隊一五六三人,警察一二三一人,軍伕一三八一人,並且動員了親日的「味方蕃」共五三一一人次,甚至動用飛機,據說曾施放毒氣彈,並散發傳單,呼籲原住民投降。有的婦女為了讓男子沒有後顧之憂而勇敢作戰,就自己先自殺,十分悲壯。
霧社事件起義的六個社當中,能作戰的壯丁共一二三六人,最後有六四四人死亡,其中二六七人被殺,二九○人自殺。莫那魯道他們退到馬赫坡後面的洞穴之後,日本用炸彈炸不到那個洞穴,但是他們實在沒有辦法反抗,最後就全部自殺。泰雅族人都是以上吊的方式自殺,從當時日本人所拍下來的照片可以看到,一棵樹吊了很多人,以至於樹枝都彎曲下垂。莫那魯道後來看到大勢已去,把妻子打死,就在山上洞穴自殺了。
在起義的六個部落一千多人當中,有五百多人投降,其中包括老弱婦孺,共五一四人,日本人稱他們為「保護蕃」,將他們收容在霧社。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五日,日本又縱容陶渣社去屠殺那些保護蕃,共殺了二一六人,有的逃走,最後只剩下二九八人,被遷移到北港溪上游的川中島(現在仁愛鄉互助村清流部落)。因此,霧社事件起義的那六個部落的族人,目前已經不住在霧社了。
仁愛鄉霧社的莫那‧魯道紀念公園有抗日紀念碑、
莫那‧魯道之墓與雕像,是遊客最熟知的景點。
公園內中央的莫那魯道雕像,是以祂的真實比例製作
當年族人起義抗暴的起源地霧社公學校,現為台電萬大發電廠第二辦公室
公學校操場
左側日式木屋為當時公學校升旗台
南投仁愛鄉互助村清流部落..日稱〝川中島〞因有三條溪流包圍(北港溪和眉原溪及阿比斯溪)貫穿,即水中之島,霧社事件之後莫那魯道起義的六個遺族經由埔里被迫遷居於此。
距仁愛鄉馬赫坡原賽德克傳統領域五、六十公里,開車時程約需2小時。六社舊址約在海拔一千一百至一千四百公尺之間,降到海拔四百五十公尺的平台,氣候水土完全不同。霧社廬山也可經由紅香瑞岩順著北港溪惠蓀林場翻山越嶺而來,可能要1~2天吧!!
現今清流部落
餘生紀念館 據賽德克朋友說:因內部導覽、展示資料不足,
成為無法開放的「蚊子館」,只好偷偷進去~
餘生紀念碑
川中島遺族自稱為谷路邦部落,光復後政府改稱為清流部落
- Sep 07 Wed 2011 22:08
霧社事件 莫那魯道紀念公園及馬赫坡最後古戰場、遺生~川中島部落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